一年一度的教师节转眼来临,有两个人群又开始焦虑起来——家长和老师,一边在纠结着到底要不要送礼?怎么个送法?另一边则在纠结怎么“艺术地”拒绝。教师节,这个原本为了尊师重教而设立的节日,因为送礼问题,成了家长们的“教师劫”,也成了老师们的“教师结”。日前,记者在合肥采访了解到,已有部分家长出手数千元为老师置办教师节礼品。另据近日一项相关网络问卷调查结果显示,明确表示不会送礼的家长仍然占少数,超七成家长认为礼物价值应该在500元以下。(9月7日《新安晚报》)
过去,每到教师节,就成了家长们的“教师劫”,现在倒好,不仅“教师劫”这个老大难问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,又添了新的令老师们感到纠结头痛的“教师结”问题。“教师结”问题的出现,这与其看作是一些老师在公然“撒娇”,毋宁说是中央全面深入开展“反四风”活动所绵延的效力,以及有关部门开展严禁教师违规收受礼品礼金、严禁有偿补课等专项治理活动而取得的“初步战绩”。
问题是,就算是两个人群于教师节期间都同时出现焦虑症,那么,如何缓解、医治,尤其是让家长们彻底打消给老师们送“节礼”的念头呢?在笔者看来,除了提高老师待遇、建立家长委员会监督制度、对老师的行为应予约束和规范、家长与老师之间应加强沟通交流、学校应为老师安排节日福利等,关键在于以“教书育人”为天职,以“立人”为终极目标的老师,应首先做到自爱自重。
现在的问题是,不仅“人类灵魂工程师”、“红烛”、“人梯”这些美丽的别称,感召不了一些老师;“亲民亲物亲赤子,问古问今问未来”( 陶行知之语)的施教宗旨和师德修养,缺乏对一些老师的征服力;传统的师道(比如,听到一声庄重的老师呼唤,为人师者马上进入老师的角色),也被一些老师踩踏得凹凸不平。即便是过去那种纯粹的师生情谊,也在一些老师那里出现了微妙的变化。更可怕的现象是,随着老师谩骂学生、索要礼物甚至性侵女生之类的丑闻频频曝光,“老师”这个称呼在无形中被亵渎,老师的形象从某种程度上被扭曲。
相反,在一些其他国家,老师的群体形象至高无上,老师的所作作为让人放心。比如在英国伦敦,街头交警在拦车抽查驾驶执照及安全设施之时,如果发现驾车者是一位教师,就一切免问免检了,立刻客气地敬礼放行。因为在英国交警的心目中,乃至于在一切社会成员的心目中,教师是信得过的人物,既然为人师表,道德上必然是过硬的,决不会做出与教书育人身份不相称的事情来。他的车况正如他的人品一样,都不会有什么问题,经得起检查,因而无须检查。显然,伦敦教师之所以受到礼遇的根本原因,无非是身为老师,平日懂得自爱自重,共同塑造了崇高的教师形象,因而赢得整个社会的信任。
什么时候,当教书育人者个个都只有“老师”这么一个简单而明确的称呼,以及在我们耳际响起的是对“老师”的敬语,那么,什么时候,于教师节期间给老师“进贡”的家长必将大大减少;同时,什么时候,我们的所有老师都能像伦敦老师那样,不仅受到交警的礼遇,也能赢得全社会的信任,那么,什么时候,“送礼”或“拒礼”的焦虑症问题,也就彻底与我们的家长和老师说“拜拜”。但愿这一天早日到来。(王志顺)